土豆小说 > 镇国公主GL > 第160章 行露(八)

第160章 行露(八)

土豆小说 www.tdxs.cc,最快更新镇国公主GL !

    “长乐公主遣人送手书来。”侍儿小心翼翼地走进来,轻声向七七通传。

    赐婚的明旨已下,韦欢如今已是家中最尊贵的人,连带着七七也变了侍儿中的第一等。父亲和母亲的侍儿在她面前都不敢高声造次。

    韦欢嘲讽地勾了勾嘴角,本意是想要笑一下,可到最后也没笑出来,只是冷淡地转了头,吩咐:“拿来。”

    七七识趣地将手书送到床边,扶韦欢起身,又安静地退了出去。

    韦欢轻轻抚摸着手上这一封书札。封面并无字启,书纸也极是寻常,若不特地指出,谁也不知这会是公主手书。

    打开来看,入目便是熟悉的字迹,过去的许多日夜里,她都曾仿着这份字迹抄写书文,替这字迹的主人伪造功课,后来这字迹的主人终于开了窍,认真向学,不再需要她在这些事上帮忙了,她便只做些收集的闲事,将这人的一切字纸,一一地都编纂成册,分门别类地归好,日后可留作闲时赏玩之资。

    那人的天分其实不差,只是始终逃不开一个“懒”字,举凡五分力能作的事,绝不肯用到五分一,读书时又最是势利,史书看得多,经文学的少,诡计学的多,书法练的少。

    因此哪怕是如今勤奋起来,那一笔字法,也堪堪只能算是差不多年纪小女娘里的中等,还不如从小只能在房中偷学的韦欢。

    不过从这封手书上看,她这懒惰的毛病,却似乎已好了不少——书札里面只有一句话:“落红归处,能久安否?”八字楷书,工工整整,落款处并不留名,只有一方朱文篆刻的小印“长乐观主”。

    这方小印还是那人住在长乐观时刻的,彼时正是情意初定,两人自早至晚都黏在一起,片刻不能分开,便是这样那人也还嫌不足,早中晚各要写一封书信,从自己的案头,放到韦欢枕下,又正经刻了两方小印,一为朱文篆字,号“长乐观主”,一为白文㨨书,号“一晌贪欢”。

    那人文采不大好,偏又时有惊人语,什么“凤凰台上凤凰游”,“一晌贪欢”之类,皆是奇思妙句,叫她照着句子作一篇,却又不肯,非说不是原作,不能作盗窃事。

    韦欢留恋地伸出手指,在“长乐”两个字上来回摩挲,数息之后,方披衣起身,走到案前,将要呼人研墨,一转念又唤七七:“送信人是谁?现今还在否?”

    七七道:“是一位姓冯的绯衣中贵,说是公主命等了娘子的消息才回去。”

    韦欢苦笑一声,道:“告诉他,说韦欢回启公主,多谢厚意,前已有计,不必劳心。”

    七七疑惑地道:“就这几句?娘子不回一封书么?”

    韦欢摇摇头,看着她出去后才扶着床柱缓缓坐下,侧卧在床上,想起那人听到回话时的心情,不由自主地将身子蜷了一蜷——以她的聪明,应该会猜到自己和冀王之间,早发生过什么了吧?

    虽然那件事其实并非那人所想,可是一开始,自己的的确确是存了不良之心。初发现自己那异样情思时的惶恐聚集累积,又受着家人催促强迫,不得不与那时的冀王,如今的太子虚以委蛇,最后终于走到了许多被冀王看上的女人都会走的那一地步,虽然后来因自己的厌恶而临时停手,冀王又喝醉了,并不记得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欺骗就是欺骗。

    韦欢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与太平对舞的那一日,那一日是她极力铭记,又极力忘却的日子。

    那一日太平虽化了个怪模怪样的妆,看着不像样,其实舞蹈时却意外地诙谐可爱,尤其那举手抬足时流露的那股半孩提般的天然娇憨情致,看得韦欢几次都忘了动作,只能装模作样地跟着摆手。

    哪怕是至今想起来,韦欢依旧不自主地觉得心中一软,旋即又是一叹——那一日冀王看到了她们的舞蹈,宴中就寻机找了过来,彼时太平已喝了好几杯,又被几个姑母扯着说话,全没留意身周发生了什么。韦欢一是因自己对太平的情思而不安,二也是因冀王与太平是兄妹两个,想着两人生得极像,自己若喜欢妹妹,没理由不喜欢哥哥,竟半推半就地就从了冀王,去了偏殿。

    可惜两人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面容性情,亦不无相似之处,韦欢喜欢的,却依旧只是妹妹。一旦冀王近身,韦欢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韦洵,继而想到七娘,再之后,一切便都可怕起来,不但冀王不能近身,连与他同处一室都变成了一种痛苦,韦欢只得设法将已中酒的冀王灌醉,再设法脱了身,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谁知冀王以为自己和他当真发生了什么,口口声声地说自己非无担当,绝计要给韦欢一个名分。

    这事起初随着冀王妃的册立而止了,可是后来,赵氏幽死,冀王,或者说太子,多半是又想起了这事,不知什么时候向陛下们提了一句,于是韦欢自己还不知道的时候,父亲便已被选了豫州长史,自己也忽然就记在了“母亲”名下,那位“阿娘”一下子就成了“亲阿娘”,韦玄贞第四女也突然就变成了未来的太子妃。

    算算父亲选上长史的日子,韦欢挨打的时候,天后心中便已有计较了,可笑她还以为这又是天后□□仆役的手段,等见了一路风尘仆仆赶来,恭恭敬敬接自己回家的韦洵,才知原来这并不单只是教训女儿的仆从,更是特地给未来儿媳的一个下车之威。

    好在那时韦欢伤势尚且沉重,一应震惊惶恐、悲伤沉痛,都可用背上的苦痛来解释,并未因行止异样而惹人怀疑。等回到了京城,她已从震惊和不知所措中缓了过来,安安分分、规规矩矩地学着做一个贤良的“太子妃”。

    毕竟除此之外,她已别无他法。

    宫中的动作极快,八月里定的人选,马上就卜定了元月初的日子,因几月中只有那日最好,索性连太平的婚事也定在了同一日——如今天下尽知陛下圣体不豫,天皇天后疼爱儿女,惟恐守孝耽误吉期,故将婚事定得极其匆忙——旨意刚下,车舆马上便自洛启行回京,一路上驰使传令,络绎不绝,泰半所说都是长乐公主的婚事:

    驸马家中无长辈,要选德高望重之人主持婚礼,最好是官爵具高,品行清美才好;郑氏出自士族,家中不尚奢华,府邸亦不甚大气,必要益地增里,重作大宅,方可匹配天家身份;驸马双亲早违,家中金银器用,都是按长兄品级定制,如今看来着实寒酸,全都销毁重造;驸马年纪尚轻,除了做过一任斋郎外未有官职,于是先赐爵南阳县子,又授了中大夫、膳部郎中;除去各色金银赐物、妆奁锦绣之外,另赐妆粉钱五百万;驸马长兄益爵一等,族中妯娌姊妹,赐钱多至百万…

    韦欢不知道太平本人对此事是怎么想的,不过以她对太平的了解,这些消息越多,婚事越盛大,太平却只会越痛苦。讽刺的是,按照天皇天后对这个独女的宠爱,这些消息注定便少不了。

    而今日自己又在她心上狠狠地捅了一刀。

    韦欢唯一所庆幸的,便是婚期是在是仓促,婚礼偏又这样盛大,她和太平这些日子里要做的事也因而极多。

    事多,人忙,痛苦大约就不会那么深了。

    元月中,婚礼如期举行。太子纳妃,公主出降。

    身为新妇,韦欢无法得知外面的情形,只能从宾客仆从的议论中悄悄探听她的消息。

    因太子同日纳妃,天皇天后不能亲临城门送迎,百官亦多往太子处庆贺,似是为了弥补这样遗憾,公主的婚礼极之盛大:以宰相为礼会使,雍州长史与弘文学士为傧,万年县为婚馆,霍王元轨障车,使学士元万顷、胡元范、刘祎之等作催妆诗,并下婿、却扇等事,皆用词臣;不用公主厌翟车,而改用皇后翟车,更增装饰,煊赫非常。(晋1江独家)

    韦欢自己至日暮时登车,被代太子迎亲的大臣接入宫中,路上偶见那一头公主出降的车马,偷偷从缝中窥看,但见火光喧天,道路遮拥,路旁树木有不少都被火把点燃,化为焦木。道上又有中官骑马撒钱,一步数撒,引来徒侣无数,将本就拥堵的道路围得水泄不通,她努力想要看清太平的车驾,入目却只见人山人海,根本就不知哪一头才是她的翟车,两人一出降,一入宫,只在宫门外见了这么一次,便擦身而过,各入各家。

    此时此刻,连自己的心也是既闷且痛,那人素有心疾,不知当下又是如何的难受法?所幸婚姻之事自定下至今,已有数月,该难过的,该病发的,应该都过去了。

    韦欢沉默地坐着,任人将自己送入宫门,扶下车驾,又一语不发地随着人从走着,经卜地、安帐、拜堂——拜堂时身边忽然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韦欢于混乱中看不真切,不知到底是什么事由,却见她那太子夫婿倏地直了身子,转头去看自己的父母,继而拜堂继续,只是殿中较方才安静了许多,韦欢心里惴惴不安,两眼不住地向外偷看,妄图从宾客的脸上看出些消息。

    不能是太平,她焦急地想,手心里捏了把汗,被太子猛然牵住向后走时没留神,跌了一下,幸得侍儿相扶才没倒下,却惹来太子不悦的一眼。(晋-江独家阿允专发)

    韦欢只太子沉郁的脸色,心便动荡得厉害,如泥胎木偶一般被人送入新房,竖着耳朵听外面的传话——外头如今比先更乱了,脚步声来回,橐橐地响得人脑仁疼。

    韦欢偷眼去看太子,她的新婚夫婿心不在焉地喝过酒、结过发便叫人拿衣服更换,韦欢此刻突然便眼疾手快了,一步起身,从侍儿手里接过便服,道:“妾服侍太子更衣。”说话间已扒去太子的礼服,替他套上便服袍裳。

    作者有话要说:  她服侍太平服侍惯了,又正心急,动作便极快,太子更衣毕,回头看了她一眼,淡淡道:“外头有些事,若我没回来,你先睡罢。”匆匆走出去,竟将韦欢一人丢在新房内。

    韦欢身旁并无可用之人,只能怔怔地在床边坐着,将及天明时才有人来报:“公主昨夜心疾发,半道上又回了宫,至今未醒,太子命娘子过去看视。”

    韦欢心头一恸,抓着那人的手便道:“人在何处?”

    那人露出痛楚之色,韦欢赶紧收手,听那人道“绫绮殿”,不及更衣,亦没叫辇,竟快步踏出,不多时便自东宫一路走到了绫绮殿。

    话说盗文的筒子如果你今天也盗了作者有话说的话能不能看在“码字六小时,盗文二十秒”的份上高抬贵手麻烦把我的文从“恐怖推理”改到“历史传奇”或者“历史同人”之类的分类并且不要盗科普的部分?

    我太平一点都不恐怖推理而且为了能写唐人风俗真的是天天熬夜在查资料…科普部分花费的金钱心血和时间一点也不亚于码字本身…

    …………………………………………………………………………………………………………………………

    嘛…我被人安利了一款治腱鞘炎的手膜和一款喷雾,用上去还不错,所以趁着状态好先把这章码了…周一肯定有更新,周日有没有不确定,看手膜和喷雾的效果…

    ===============================================================================================

    感谢拾寒、岚深时见鹿和买买提鱼二仙的地雷票~

    感谢营养液:

    读者“拾寒”,灌溉营养液 +1 2016-08-19 12:16:01

    读者“煎饼果子不放葱”,灌溉营养液 +4 2016-08-19 10:17:04

    读者“此去经年”,灌溉营养液 +10 2016-08-19 09:59:54

    读者“bingojay”,灌溉营养液 +10 2016-08-19 08:17:16

    读者“jf”,灌溉营养液 +30 2016-08-18 07:57:15

    读者“bingojay”,灌溉营养液 +5 2016-08-18 07:36:12

    读者“迟迟”,灌溉营养液 +5 2016-08-17 20:50:00

    读者“煎饼果子不放葱”,灌溉营养液 +3 2016-08-17 17:44:17

    读者“呱QAQ”,灌溉营养液 +20 2016-08-17 14:08:30

    读者“岚深时见鹿”,灌溉营养液 +40 2016-08-17 13:59:27

    读者“bingojay”,灌溉营养液 +5 2016-08-17 09:43:14

    读者“小北”,灌溉营养液 +2 2016-08-16 23:06:46

    读者“nan”,灌溉营养液 +5 2016-08-16 23:06:08

    读者“此去经年”,灌溉营养液 +5 2016-08-16 19:17:12

    读者“岚深时见鹿”,灌溉营养液 +20 2016-08-16 14:19:04

    ———————————————————————————————————————————————

    关于唐朝的一些碎碎念:

    1,唐代糅杂前代南北风气,形成了皇室和民间开放,而士族保守的风气,公主们和民间的人改嫁的不在少数,但是世家的规矩还是与后来宋代有些相像,要恪守妇道、贞洁刚烈(并不是不离婚不改嫁的意思,唐人士族风气较之后来还是相对好一些的,亲情意味也比较浓),新妇(媳妇的意思,不是新媳妇的意思)需要服侍舅姑、照顾亲眷、操持家务、不能轻见外男。所以士族女的画风和某些公主的画风其实很不一样。

    2.唐代对奴婢相对冷血,奴婢妾侍不太视同为平等的人。妾同畜产不是说着完的。上至开明皇帝如唐太宗,公开歧视罪没宫掖的前朝公主和官家女(都为他生儿育女),说“汉代常以八月选洛阳中子女资色端丽者,载还后宫,此不可为法。然即日宫内,甚多配役之口,使其诞乳诸王,是非所宜。据此论选补宫列,理宜依礼”。称自己对妃嫔为“配役之口”,不能“诞乳诸王”,还对她们所生的儿女极其冷淡,唐人笔记中亦有各种随意赠送、打杀、虐待甚至食用奴婢、姬妾的例子(不是出于无奈或者是没饭吃哦,是纯粹出于兴趣),时人虽谴责他们不仁,却没人说不合法。对于他们来说,奴婢之类,真的就是一个物件,而非“人”。(这点上明清其实是进步的,尤其清朝,对宫女们的态度算是前所未有的好了,可能因为宫女都是旗人吧╮(╯_╰)╭)。

    3.既然妾侍是物件而非人,所以古代大部分人对同性情-爱其实是很宽容的,只要你该做的都做(侍奉舅姑,照看小叔子小姑子,生出儿子,管好家,遵守礼法,把同性那位当做一个工具而非同等的人),那么就还在忍受范围之内。李世民深爱长孙后,厌恶诸多配没入宫的妃嫔,却依旧和她们生孩子;黛玉吃宝钗的醋而不怎么吃蒋玉菡、袭人的醋,都有这个原因在。和妾侍发生同性关系,大致相当于今人沉溺于娱乐,父母的反应视同你沉溺的程度而定。同时这个娱乐对你的重要性也是千差万别的,可能这是你熬夜追的剧,或者誓死捍卫的大大的秀,或是吃土一年才买到的绝版收藏,让你一直念念不忘,也可能是你无聊随便点开的一个页游,玩两下觉得无趣就忘在脑后,或是三分钟热度的爱好,热衷几天就丢——反正不是你正儿八经的女朋友。

    4.唐代的后宫并不如清代那样地位低下。皇后掌有相当大的权力。同时后宫也是有和大臣一样的班秩品级,可以按照年纪辈分资历功劳出身等等按部就班地提升,皇帝一般情况下并不太会干预。所以李世民所不喜欢的阴妃、韦贵妃,都可以升到四妃,而则天虽然不让后宫接近高宗,后宫里该填满的品级却基本都还有。另外“才人”在唐代其实是相当有地位的妃嫔了,则天入宫就当才人,很可能是因为母亲是隋朝杨氏(一说只是攀附,但是她得到后宫一些太妃的帮助应该是无疑的)之后。在唐代,亲王才一品(清代王公都为超品,越过一品很多级),宰相很多才三品,五品以上为常参官,有资格参加普通朝会。另外唐代的官职并不以品级定,有时七品升九品、五品升六品反而是升迁,相当复杂,以后再议。

    5.基于皇后的权力太大,以及太子、太子妃实际上也是有相当大的权力的,中后期的皇帝渐次侵夺太子和皇后的权,甚至到了后期不立太子、不立皇后(宪宗为了不干扰自己拈花惹草,就打死不肯立原配为后,非要让她做贵妃)、不为太子纳太子妃,或者立了也不给太子配全套僚属或是好的僚属,不给太子妃权力(太子妃与皇后类似,也有整套的后宫班子辅佐,管理许多妇女类的事务),导致了很多继承问题。